在惠来县葵潭镇,就有一家酱油生产企业——揭阳市港峰酱料食品有限公司,其生产的“港峰”牌酱油远近闻名。
祖传工艺助力公司发展
港峰公司创建人彭乙坤先生,自幼随父亲学做酱油,经验丰富,堪称潮汕酱油界“佼佼者”。彭乙坤出生于原揭阳县龙尾镇,其祖辈以酿做酱油为生计,家里设有酱油作坊。彭乙坤从懂事之日起,便跟随父辈祖辈学做酱油。解放初期,尽管手工作坊的生产条件比较差,但因彭家生产工艺独特,彭家生产的酱油在潮汕地区已是家喻户晓,十分畅销。
上世纪70年代初,惠来县在东港镇创办综合厂,县里专程到龙尾镇聘请彭乙坤到综合厂担任技术员。1980年,因东港综合厂长期亏本改制,彭乙坤便在政府的动员下承包了工厂。1991年,彭乙坤开始在葵潭征地创办港峰酱料食品有限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春风促进广东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彭乙坤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凭借着祖传工艺,生产的“港峰”牌酱油很快便占领国内市场,生产量和销售量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攀升。
经过20年的发展与积累,港峰公司目前已拥有3万多平方米大型生产厂区和一批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港峰”商标于2008年荣获省著名商标称号,其生产的“味极鲜酱油”、“香茹老抽王”荣获国家专项抽查质检合格的好产品和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公司先后被评为揭阳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和承诺守信单位。
严抓产品质量
据港峰公司副总经理彭永辉介绍,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舍得投资建高规格厂房;严格把好原料进口关;制作工艺独特,对各生产环节一丝不苟。
说到厂房建设,早在1991年公司创办之时,彭乙坤舍得花大本钱建设封闭式发酵池。发酵是酱油生产中最主要工序之一,发酵成功与否,是酱油品质优劣的关键性因素。酱油的主要原料是豆谷、小麦等,容易吸引老鼠、螳螂的光顾,如果发酵池没有封闭,不仅容易受害虫侵蚀,而且会受尘埃污染,严重损害产品质量。彭乙坤坦言:“如果工厂建立之初就在产品质量上出问题,以后要逆转局面就十分困难了,要办好企业,无论是硬件(厂房、机器)还是在软件(制作工艺、管理)上都要敢于投入,产品质量要一炮打响!”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港峰公司对原料的要求十分严格。公司创办以来一直是总经理亲抓原料选购,宁愿多花一些钱选购优质原料。如果原料不合格,无论价钱再低也不收购。曾有一位供货商拉来几吨黄豆,质检员查验后提出不予收购的建议,供货商找到彭永辉,愿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出售,彭永辉毫不犹豫地对供货商说:“你就是把这批黄豆免费送给我,我也不敢要,因为原料不好,会严重影响到酱油产品质量!”
“港峰”酱油的优良品质,缘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彭永辉介绍说,发酵是酱油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港峰”酱油高品质的秘诀,主要是在发酵这道工序上下足功夫。公司规定,发酵池每发酵一次,就要清洗一次并消毒,发酵时首先选用优质酵种,酵种与原料一定要搅拌均匀,而且要经过二次发酵,保证原料发酵充分。此外,发酵时的温度把握要恰到好处,像厨师炒菜一样,同样的菜同样的配料,如果火候不一样,结果炒出来的菜品质就会不同。港峰公司的技术人员善于在发酵时掌握火候与温度,使酱油色、香、味俱全。
一瓶酱油,从原料选购到包装上市,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公司对每道工序的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为保证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抢占全国市场
港峰公司由于一开始就走高品质路子,产品很快便在本地市场打响,然因本地市场容量有限,严格限制了公司的发展空间。为了寻求突破,港峰公司在创办之初就开始探索占领省外市场途径。
1994年,公司销售人员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第一次运载几百箱酱油产品千里迢迢来到浙江义乌小商品城设摊销售。开始时,因为“港峰”的牌子在省外还属“养在深闺人未识”,尽管前来义乌购物的中外客商络绎不绝,每天车水马龙,但客商对初来乍到的“港峰”酱油还是不屑一顾。公司销售人员只好展开磨嘴皮、走脚皮的功夫,动员客商购买,并且承诺可以退货,有几位江苏籍客商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分别购买几十箱“港峰”酱油,通过当地零食商卖给了消费者。用过“港峰”酱油的消费者觉得此品牌酱油不仅品质优良,而且价格便宜,纷纷回头要求购买!客商们开始对“港峰”酱油刮目相看了,主动要求订货,订单源源不断地飞进公司总经理室。“港峰”酱油以其优良的品质与独特魅力,通过义乌这个闻名全国的小商品城迅速地风靡省外市场,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酒香不怕巷子深”,港峰公司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尽管公司的生产与销售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该公司却没有陶醉于“艺高品精不愁卖”的现状中,而是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研发新产品,不断增强公司产品竞争力。据彭永辉介绍,目前公司正在增加研发投入,争取突破传统的以黄豆、面粉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制作方法,研制以小红豆、玉米为主要原料的酱油新产品。此外,公司除酱油外,还推出了调味醋、调味酱等调料产品,公司的产品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之中。